当下正是长夏季节。长夏季节的突出特点之一,是“湿”。当然,对何谓“长夏”尚有争议,我取农历六月说。

“湿”的来源有两个:

一个是外湿,即外部治病因素。中医里有“六淫”,即“风寒暑湿燥火”,“湿”乃其中之一。

另一个是内湿,即饮食等带入的湿气,比如食肉、食甘。

湿很少独自为害,总是和其他的致病因素勾肩搭背、狼狈为奸:和风邪一起,是为风湿;和寒邪一起,可为寒湿;和热在一起,则为湿热。

中医有种说法:“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。湿性黏浊,如油入面”,试想,如果把油给揉入了面里,你如何能分开?所以祛湿是中医里比较疑难的问题。故此,作为一个养生者,从”上工治未病“的角度出发,更要对湿有足够的防范意识。那么,我们在生活中如何防湿呢?

  1. 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, 比如苋菜、薏仁茶、扁豆、冬瓜、薏仁、绿豆、西瓜翠衣等(其中薏仁及薏仁茶的食用方法,有寒热之分,后续文章会讲到,请注意分别)。
  2. 少食甜腻食物, “甜腻化湿”。
  3. 不要摄入过多肉类。
  4. 洗头洗澡时注意两点:a). 在外洗头时,千万不要用了洗发精后湿头发按摩,这样会使湿气进入头皮(要吹干头发后再按摩); b) 洗完澡(头)后要充分擦干身体水分, 女性或长发男性冷天气洗头后,一定要先用热风吹干。
  5. 衣物保持干爽,出汗后要及时换衣服。
  6. 避开生冷食物。
  7. 避免淋雨,淋雨后及时换衣服。

参考链接:

湿气

长夏时节谈谈“湿” - 问世间,湿为何物?

夏氏静坐法标志

声明:我不是医生,此文仅为学习探讨,不构成任何人求医的指南和依据。身体有恙,请看医生并遵医嘱。服药请务必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。本声明适用于本网站的所有言论。

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夏氏静坐法 – 只用效果来说话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