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胃虚寒,是指脾胃阳气虚衰,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。包括脾阳虚和胃阳虚。

病因

多因饮食失调、过食生冷、劳倦过度、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。

证候

  1. 脾阳虚证可见纳呆腹胀、脘腹痛而喜温喜按、口淡不渴、四肢不温、大便稀溏、或四肢浮肿、畏寒喜暖、小便清长或不利、妇女白带清稀而多,舌淡胖嫩,舌苔白润,脉沉迟等。
  2. 胃阳虚常因天气变冷、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,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,得温症状减轻。胃痛隐隐,绵绵不休,冷痛不适,喜温喜按,空腹痛甚,得食则缓,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,泛吐清水,食少,神疲乏力,手足不温,大便溏薄,舌淡苔白,脉虚弱。

治则

温中健脾。

各证型辨证要点

病机证候辨证要点一辨证要点二
香砂六君子汤证气虚,寒较轻微,
且兼痰湿、气郁
痛喜轻按,重按痛反增,
脘腹胀闷,嗳气吞酸,
便溏、苔白润等
痛喜轻按,
重按痛反增
胀甚于痛
理中汤证中阳不振兼寒湿痛喜轻按,畏寒喜热食,
得冷则痛剧,
脘腹痛比香砂六君子汤证为重
痛喜轻按痛甚于胀
小建中汤证中阳虚兼营阴弱
(即中焦阴阳两虚症)
痛喜重按,口稍干,
大便正常或稍干,
手足心热与喜暧畏寒征象并存
痛喜重按手足心热与喜暧畏寒征象并存

临床验方

1.高良姜,粳米
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,在沙罐内煎取药汁;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,空腹食之。1日1次,连服3~7天。适用于胃寒性胃疼。
2.猪肚1具,粳米,丁香、肉桂、茴香
将前述各味一齐放入锅中,再加入一些调料,如姜、葱、盐、酒、酱,文火炖至极烂,粳米煮粥兑入,空腹服,日3次。适用于胃部疼痛。
粳米就是圆粒的大米,东北大米就是粳米。
参考:

脾胃虚寒

夏氏静坐法标志

声明:我不是医生,此文仅为学习探讨,不构成任何人求医的指南和依据。身体有恙,请看医生并遵医嘱。服药请务必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。本声明适用于本网站的所有言论。

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夏氏静坐法 – 只用效果来说话

发表回复